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批转市物价局《南京市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1 21:17:38  浏览:82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批转市物价局《南京市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南京市物价局


批转市物价局《南京市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物价局


第一条 为了加强价格调控管理,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保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相对稳定,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对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实施监审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内从事本办法目录表所列监审商品和服务项目的生产经营单位、行政事业性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经营者),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由市、区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条 本办法所监审的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是指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为密切的,其价格变动反应比较敏感,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包括省政府规定的提价备案品种。
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包括:食品、衣着、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服务收费、居民住宅等6大类46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具体目录详见附表)。上述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应当由市价格主管部门适时调整。
第五条 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测预报,定点、定人、定时收集和分析市场价格运行情况,按时上报市、区政府和市价格主管部门,如出现商品抢购、脱销、价格急剧波动以及其他突发性情况,应随时上报。
第六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属于政府定价管理的1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其价格由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关于价格管理权限的规定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或国家批准,不得越权放开,不得擅自提价,不得擅自立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第七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属于市场形成价格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实行价格行业管理。同行协议价格由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按市区分工的有关规定议定,同行业所有经营者都必须执行。
同行业议定的协议价格,必须经市、区价格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由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报请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由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实行价格差率控制管理:
(一)对本市地产商品控制商品出厂利润率;
(二)对批发企业和批发环节(包括地产和外购)控制进销差率;
(三)对零售企业和零售环节控制批零差率(毛利率);
(四)对服务项目控制服务质量等级的中准浮动幅度价格。
第九条 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差率控制的初步意见,经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在全市统一组织实施。
需要变动差率的,应当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其预审提出意见,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变动。
第十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的面市价格,按市、区分工管理:
(一)食品类的9种(详见附表),其零售价格由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二)鲜菜、豆制品、淡水鱼、茶叶和大众早点的零售价格,由各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三)衣着、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的面市价格,凡企业法人在市及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均由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企业法人在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和个体工商户,均由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的商品零售价和服务项目面市价格,应当分别报经市、区价格主管部门认可后公布实施。
第十一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和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将定期公布市场时点价格,实行价格指导,引导价格走势。
第十二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在同行议价的基础上,分别实行以下制度和措施:
(一)企业提价事前备案制度。鸡蛋等2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经营者需要提高零售价格的,应当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后,提价前5天报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备案,价格主管部门保留干预权。个体工商
户按以上办法向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
(二)企业提价申报制度。粮食及其复制品等5种商品(详见附表),经营者需要提高零售价格的,应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其预审提出意见后,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市价格主管部门在10日内予明确答复,逾期未予答复,价格行业管理机构
可通知企业自行调价。
(三)阶段性限价措施。如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影响到居民生活安定时,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提出限价的品种、项目和价格水平,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所有经营者都必须执行政府的限价规定。
第十三条 凡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无论实行何种价格形式管理,经营者都必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明码标价的规定。
第十四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建立正常审价制度,经营者应当接受审价。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要组织同行业互审。
(一)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商品和收费,每半年审价一次;
(二)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每年审价两次;
(三)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将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审价。
审价内容包括:政府定价限价规定、同行协议价、差率、费率、明码标价、提价备案和提价申报等规定和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审价,对违反价格政策和纪律,以及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行为,分别移交市、区价格检查机构立案查处。
凡根据群众举报而进行审价的,按照价格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价格检查机构应当将列入监审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定点、定人、定时、定奖惩,设立价格协管员,建立经常性的价格检查制度,并充分发挥价格社会监督网络的作用。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市、区价格检查机构予以处罚:
(一)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和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所得一至十倍的罚款。
(二)对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所得的一至五倍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二条、第十三第、第十四条规定,无非法所得的,视情节轻重,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对价格违法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价格检查机构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除给予上述处罚外,还可以通报批评、建议监察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处罚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凡属市及市属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由市价格检查机构检查并处罚;凡属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由区价格检查机构检查并处罚。
第十八条 凡未列入监审目录的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各县可参照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报市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3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颁发《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颁发《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通知

1993年11月28日,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近几年来,有机热载体炉在我国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不断增多,因泄漏引起火灾事故多有发生。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规定,为了保证有机热载体炉安全运行,在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现颁发实施。
各有关设计、制造、使用等单位应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本规程。各级劳动部门应负责监督本规程的实施。在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请及时告我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有机热载体炉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保证有机热载体炉安全运行,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要求,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固定式的有机热载体气相炉(以下简称气相炉)和有机热载体液相炉(以下简称液相炉)。
本规程也适用于以电加热的有机热载体炉,但电器加热部分除外。
第三条 本规程规定了有机热载体炉的特殊要求。有机热载体炉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应符合《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本规程的规定。此外,气相炉还应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要求;液相炉还应符合《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要求。
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第四条 生产有机热载体炉的单位,须持有有机热载体炉专用制造许可证。

第二章 结构与技术要求
第五条 有机热载体炉的强度应按照《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标准、《锅壳式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标准进行计算,其设计计算压力应为工作压力加0.3MPa,且不低于0.59MPa。
第六条 受压元件焊接与探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子与锅筒、集箱、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
2.锅筒筒体的纵缝、环缝和封头拼接缝必须采用埋弧自动焊,当受工装限制时锅筒最后一道环缝的内侧允许采用手工电弧焊。
3.有机热载体炉的受热面管的对接焊缝应采用气体保护焊。
4.锅筒的纵焊缝、封头的拼接缝应进行100%的射线探伤或100%超声波探伤加至少25%的射线探伤;受热面管的对接焊缝应进行射线探伤抽查,其数量为:辐射段不低于接头数的10%,对流段不低于5%。抽查不合格时,应以双倍数量进行复查。
5.批量生产的气相炉的锅筒每10台做一块(不足10台也做一块)纵缝焊接检查试板;液相炉的锅筒及管子、管道对接接头可免做焊接检查试板。
有机热载体炉的焊接工艺评定应按《蒸气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受压元件必须采用法兰连接时,应采用公称压力(PN)不小于1.6MPa的榫槽式法兰或平焊钢法兰,其垫片应采用金属网缠绕石墨热片或膨胀石墨复合垫片。
第八条 有机热载体炉的受压元件以及管道附件不得采用铸铁或有色金属制造。
第九条 为了防止液相炉中有机热载体过热分解与积碳,必须保证受热面管中有机热载体的流速,辐射受热面不低于2m/s,对流受热面不低于1.5m/s。对于卧式外燃液相炉的锅筒,应采取可靠措施,以防止锅筒过热和有机热载体过早老化。
第十条 带锅筒的气相炉宜采用水管式锅炉结构,其下降管截面之和与上升管截面之和的比值、引出管截面之和与上升管截面之和的比值均不应低于40%,否则应进行流体动力计算。
第十一条 有机热载体的供货单位应提供有机热载体可靠的物理数据和化学性能资料,如最高使用温度、粘度、闪点、残碳、酸值等。
第十二条 有机热载体炉设计和运行时,有机热载体炉出口处有机热载体的温度不得超过有机热载体最高使用温度。
第十三条 有机热载体炉及回流管线结构应保证有机热载体自由流动以及有利于有机热载体从锅炉中排出。
第十四条 在锅筒和管网最低处应装设排污装置,排污管应接到安全地点。
第十五条 整装出厂的有机热载体炉,在制造厂应按1.5倍工作压力进行水压试验。对于气相炉还应按工作压力或系统循环压力进行气密性试验,以检查有机热载体炉非焊接部位如法兰连接处、人孔、手孔、检查孔等部位密封情况。
水压试验后应将水分排净,气密试验以氮气为宜。

第三章 安全附件与仪表
第十六条 安全阀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台气相炉至少应安装两只不带手柄的全启式弹簧式安全阀。安全阀与筒体连接的短管上应串连一只爆破片。
无论是采用注入式或拍吸式强制循环的液相炉,液相炉本体上可不装安全阀。
2.气相炉安全阀和爆破片爆破时的排放能力,应不小于气相炉额定蒸发量。
3.气相炉安全阀开启时排出的有机热载体汽化物应通过导管进入用水冷却的面式冷凝器,再接入单独的有机热载体储存罐,以便脱水净化。
冷凝器的背压应不超过0.03MPa。
4.安全阀至少每年一次从气相炉上拆下进行检验,检验定压后应进行铅封。检验结果应存入有机热载体炉技术档案。
5.爆破片与锅筒或集箱连接的短管上应安装一只截止阀,在气相炉运行时截止阀必须处于全开位置。
第十七条 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相炉的锅筒和出口集箱、液相炉进出口管道上应装压力表。
2.压力表至少每年校验一次,校验后应进行铅封。
3.压力表与锅筒、集箱、管道采用存液弯管连接,存液弯管存液上方应装截止阀或针形阀。
第十八条 液面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相炉的锅筒上应安装两只彼此独立的液面计;液相炉的膨胀器应安装一只液面计。
2.有机热载体炉上不允许采用玻璃管式液面计,应采用板式液面计。
3.液面计的放液管必须接到储存罐上,放液管上应装有放液旋塞。有机热载体炉运行时,放液旋塞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第十九条 有机热载体炉出口的气相或液相有机热载体输送管道上,在截止阀前靠近有机热载体炉的地方应安装温度显示和记录仪表;有机热载体炉热功率不超过2.8MW时,可只装温度显示仪表。在液相炉回路的入口处应装温度显示仪表。
第二十条 自动控制和自动保护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液相炉有机热载体的出口处,应装有超温报警和差压报警装置,气相炉有机热载体的出口处应装有超压报警装置。
2.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有机热载体炉,应有下列装置:
(1)根据有机热载体炉出口有机热载体温度和蒸发量变化而自动调节燃烧器燃烧负荷的装置;
(2)热功率≥2.8MW时,必须装有点火程序控制装置;
(3)炉膛熄火保护装置。
3.有机热载体炉应装有自动调节保护装置,并在下列情况时应能自动停炉:
(1)液位下降到低于极限位置时;
(2)有机热载体炉出口热载体温度超过允许值时;
(3)有机热载体炉出口热载体压力超过允许值时;
(4)循环泵停止运转时。

第四章 辅助装置和阀门
第二十一条 膨胀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液相炉和管网系统应装有接收受热膨胀有机热载体的膨胀器。膨胀器可以是封闭式的或是敞口式的。
2.膨胀器的调节容积应不小于液相炉和管网系统中有机热载体在工作温度下因受热膨胀而增加的容积的1.3倍。
3.封闭式的膨胀器上应装压力表和安全泄放装置。泄放物应通过泄放管导入储存罐。
膨胀器上应装有溢流管,溢流管应接到储存罐上。溢流管的直径与膨胀管直径一样,且溢流管上不准安装阀门。
4.膨胀器一般不得安装在有机热载体炉的正上方,以防因膨胀而喷出的有机热载体引起火灾。膨胀器的底部与有机热载体炉顶部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1.5m。
5.锅炉管网系统与膨胀器连接的膨胀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膨胀管需要转弯时,其弯曲角度不宜小于120°;
(2)膨胀管上不得安装阀门,且不得有缩颈部分;
(3)膨胀管的直径应不小于下列数值:
额定热功率(MW):0.7 1.4 2.85.6 11.2 22.4 33.6
公称直径DN(mm):32 40 50 7080 100 150
6.膨胀器和膨胀管不得采取保温措施,膨胀器内的有机热载体的温度不应超过70℃。
第二十二条 有机热载体储存罐应尽可能放在加热系统最低位置,以便放净锅炉中的有机热载体。储存罐与有机热载体炉之间应用隔墙隔开。储存罐应符合下列要求:
1.储存罐的容积应不小于有机热载体炉中有机热载体总量的1.2倍。
2.储存罐应装一只液面计,储存罐上部应装有排气管,排气管应接到安全地点,其直径应比膨胀管(按本规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系列)大一档次。
第二十三条 有机热载体炉的热载体进出口管道上均应安装截止阀,当泵与锅炉之间距离不超过5m时,在锅炉进口处可不装截止阀。阀门连接处应选用不泄漏型的密封材料,不准采用石棉制品。
第二十四条 有机热载体炉及管网最高处应有必要数量的排气阀,以便有机热载体炉在运行中定期排放形成的气体产物。排气阀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排气阀的开关位置应便于操作。
2.排气阀的排气管应与固定容器相连,液相炉的排气管可直接与大气相通。固定容器、排气管口与明火热源的距离应不小于5m。
第二十五条 单机运行的气相炉,每台炉一般应安装两台供给泵,一台为工作泵,一台为备用泵。对于冷凝液可以自动回流的气相炉,可不装供给泵。
液相炉的循环系统至少安装两台电动循环泵,一台为工作泵,一台为备用泵。循环泵的流量与扬程的选取应保证有机热载体在有机热载体炉中必要的流速。
停电频繁的地区,锅炉房内应有备用电源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证泵的正常运转。
在循环泵的入口处应装过滤器,且应定期清理过滤器。

第五章 使 用 管 理
第二十六条 有机热载体炉的操作人员,应经过有机热载体炉方面知识的培训,并经当地锅炉安全监察机构考核发证。
第二十七条 有机热载体炉使用单位,必须制订有机热载体炉使用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包括有机热载体炉启动、运行、停炉、紧急停炉等操作方法和应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二十八条 有机热载体炉范围内的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但法兰连接处不宜采用包覆措施。
第二十九条 有机热载体炉在点火升压过程中,应多次打开锅炉上的排气阀,以排净空气、水及有机热载体混合蒸气。对于气相炉,当有机热载体的温度与压力符合对应关系后,应停止排气,进入正常运行。
第三十条 有机热载体必须经过脱水后方可使用。不同的有机热载体不宜混合使用。需要混合使用时,混用前应由有机热载体生产单位提供混用条件和要求。
第三十一条 使用中的有机热载体每年应对其残碳、酸值、粘度、闪点进行分析。当有两项分析不合格或热载体分解成分的含量超过10%时,应更换热载体或对热载体进行再生。
第三十二条 有机热载体炉受热面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洗,应将检查和清洗情况存入锅炉技术档案。
第三十三条 有机热载体炉安装或重大修理后,在投入运行前应由使用单位和安装或修理单位进行1.5倍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对于气相炉应按第十五条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液压试验与气密试验时,当地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应派人参加。
第三十四条 锅炉房应有有效的防火和灭火措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有机热载体炉有关规则、规定低于本规程要求的,应以本规程为准。
第三十六条 本规程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规程1994年5月1日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废止)

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

1997年8月18日经第12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船舶在航行和停泊时配有足以保证船舶安全的船员,保障水上人命、财产的安全,防止水域环境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我国已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所有航行国际航线、200总吨或750千瓦以上航行国内沿海航线、50总吨或36.8千瓦以上航行国内内河航线的中国籍机动船舶。
除本规则第六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三章、第四章的规定外,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均适用于500总吨以上航行中国管辖水域的外国籍船舶。
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是全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管理的主管机关。
各港务(航)监督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管理工作。
第四条 航行中国管辖水域的外国籍船舶应持有船旗国政府主管机关签发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或等效文件。

第二章 最低安全配员原则
第五条 确定船舶最低安全配员应综合考虑船舶的种类、尺度、构造、技术设备、主机功率、航区、航程、航行时间等因素,并应充分注意到船员的值班和休息制度。
第六条 船舶在航行期间,应配备不低于按本规则附录1、附录2、附录3所确定的船员构成及数量。
高速客船的船员配备应不低于《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
本规则附录1、附录2、附录3列明的减免规定是根据各类船舶在一般情况下制定的。港务(航)监督在核定具体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数额时,如认为配员减免后无法保证船舶安全时,可不予减免或不予足额减免。
第七条 船舶在停泊期间,应配备足够的并具有熟练操作能力能够保持船舶及相关设备安全有效运转的船员。且无论何时,船长和大副、轮机长和大管轮不得同时离船。
第八条 本规则规定的船舶配员是保证船舶安全操作所必须的最低数额。因生活保障、维修保养、装卸货物或劳动保护等需要可以增加船员,但船上总人数不得超过救生设备的定员。

第三章 证 书
第九条 船舶应持有相应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并存放在船备查。
第十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与船舶国籍证书有效期的截止日期相同。
第十一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编号使用与船舶国籍证书相同的编号。
第十二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格式按航行国际、国内沿海、国内内河航线船舶分为三种,其具体格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制定。
第十三条 国际航行船舶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应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填写;国内航行(包括沿海和内河)船舶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用中文填写。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内所有英文文字一律使用大写字母;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发证日期及有效期亦用阿拉伯数字以年、月、日表示。
第十四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不得伪造、涂改,污损不能辨认的视为无效。

第四章 申请与审核发证
第十五条 申请核发《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应由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向船舶的船籍港港务(航)监督递交申请书。
第十六条 递交申请书时,应交验下列有关证书或文件:
(一)航行国际航线的船舶
1、船舶国籍证书;
2、轮机入级证书;
3、港务(航)监督认为需要的与本规则第五条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料。
(二)航行国内(包括沿海和内河)航线的船舶
1、船舶国籍证书;
2、船舶检验证书簿;
3、港务(航)监督认为需要的与本规则第五条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 在境外建造与购买的船舶,船舶所有人应持有效的船舶证书和相关资料的副本(复印件)到预定的船籍港港务(航)监督申请办理《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第十八条 港务(航)监督在接到申请人的申请书后,根据本规则第二章的原则以及本规则附录1、附录2、附录3或《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和船舶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对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应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核发《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在上述期限内通知申请人。
第十九条 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在《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15日以前,持原证书或证书副本和第十六条所列的有关证书及相关资料,到船籍港港务(航)监督换发证书。
第二十条 证书污损不能使用的,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船籍港港务(航)监督申请换发;证书遗失的,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书面述明理由,附具有关证明文件,向船籍港港务(航)监督申请补发。
第二十一条 船舶状况发生变化需改变证书所载内容时,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船籍港港务(航)监督重新申请核发证书。
第二十二条 船舶申请核发、补发、换发证书,应按《水上安全监督收费项目及标准》的规定交纳费用。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各港务(航)监督负责对本辖区内船舶的配员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船舶在办理进出港手续时应交验《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第二十五条 船舶未持有《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或实际配员低于《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要求时,对中国籍船舶,港务(航)监督应禁止其离港直至船舶配员满足要求;对外国籍船舶,港务监督应要求船方按《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的要求配齐人员或由其船旗国主管当局对其实际配员作书面认可,否则禁止其离港。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港务(航)监督机构对船舶处以5000至10000元罚款,且对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00至500元罚款:
(一)未持有或持有失效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二)伪造或涂改《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统一印制。
第二十八条 本规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则自1998年5月1日起施行,交通部安全监督局1992年8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行国际航线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表》(安监字〔1992〕171号)同时废止。

附录1 海船甲板部、轮机部和客运部最低安全配员表
------------------------------------------------------------------------
| 甲板部
|----------------------------------------------------------------------
| |船舶吨位(GT) |一般规定 |
| |拖轮功率(KW) | |
| |------------------------|--------------------------------------|
| |3000GT及以上 |船长、大副、二副、三副各1人 |
| | |水手3人 |
| | | |
| |------------------------|--------------------------------------|
|一|500GT及以上 |同3000GT及以上船舶 |
| |至未满3000GT | |
| | | |
| |------------------------|--------------------------------------|
|般|未满500GT |船 长1人 |
| | |值班驾驶员2人 |
| | |水 手3人 |
| | | |
|船|------------------------|--------------------------------------|
| |500GT及以上 |(1)同3000GT及以上一般船舶; |
| | |(2)配有与救生艇数量相等的持有 |
| | |救生艇员证书的人员(不包括船长 |
|舶| |和大副) |
| |------------------------|--------------------------------------|
| |未满500GT |(1)同未满500GT一般船舶; |
| | |(2)配有与救生艇数量相等的持有 |
| | |救生艇员证书的人员(不包括船长 |
| | |和大副) |
|--|------------------------|--------------------------------------|
| | |3000KW及以上|同3000GT及以上一般船舶 |
| | | | |
| | |------------------|--------------------------------------|
|拖|海上|750KW及以上 |同500GT及以上至未满3000GT |
| | |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 | |------------------|--------------------------------------|
| | |未满750KW |同未满500GT一般船舶 |
|轮|----|------------------|--------------------------------------|
| | |750KW及以上 |船长或驾驶员1人,水手2人 |
| |港内|------------------|--------------------------------------|
| | |未满750KW |船长或驾驶员1人,水手1人 |
------------------------------------------------------------------------
|----------------------------------------
| |
|--------------------------------------|
|减免规定 |
| |
|--------------------------------------|
|航程不超过300海里或 |
|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36小时, |
|可减免三副和水手1人 |
|--------------------------------------|
|(1)同3000GT及以上船舶; |
|(2)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可再减免二副 |
|--------------------------------------|
|(1)连续航时间不超过24小时, |
|可减免水手1人; |
|(2)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可再减免值班驾驶员1人 |
|--------------------------------------|
|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可减免三副和水手1人 |
| |
| |
|--------------------------------------|
|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 |
|可减免值班驾驶员和水手各1人 |
| |
| |
|--------------------------------------|
|同3000GT及以上一般船舶,但只考 |
|虑连续航行时间 |
|--------------------------------------|
|同500GT及以上至未满3000GT |
|一般船舶,但只考虑连续航行时间 |
|--------------------------------------|
|同未满500GT一般船舶 |
|--------------------------------------|
|无 |
|--------------------------------------|
|无 |
|----------------------------------------
------------------------------------------------------------------------
| 轮机部
|----------------------------------------------------------------------
| |主推进动力装置(KW) |一般规定 |
| |------------------------|--------------------------------------|
| |3000KW及以上 |轮机长1人 |
| | |大管轮1人 |
| | |二管轮1人 |
| | |三管轮1人 |
|一| |机 工3人 |
| | | |
| | | |
| | | |
| | | |
| |------------------------|--------------------------------------|
|般|750KW及以上 |同3000KW及以上船舶 |
| |至未满3000KW | |
| | | |
| |------------------------|--------------------------------------|
|船|未满750KW |轮 机 长1人 |
| | |值班轮机员2人 |
| | |机 工3人 |
| | | |
|舶| | |
| | | |
| | | |
| | | |
| | | |
|--|------------------------|--------------------------------------|
| |3000KW及以上 |同3000KW及以上一般船舶 |
|客|------------------------|--------------------------------------|
| |750KW及以上 |同750KW及以上 |
| |至未满3000KW |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船|------------------------|--------------------------------------|
| |未满750KW |同未满750KW一般船舶 |
|--|------------------------|--------------------------------------|
| | |3000KW及以上|同3000KW及以上一般船舶 |
| | |------------------|--------------------------------------|
|拖|海上|750KW及以上 |同750KW及以上 |
| | |至未满3000KW|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 | |------------------|--------------------------------------|
|轮| |未满750KW |同未满750KW一般船舶 |
| |----|------------------|--------------------------------------|
| |港内|不分等级 |轮机长或轮机员1人,机工1人 |
|----------------------------------------------------------------------
| 客运部
|----------------------------------------------------------------------
|按船舶载客定员,每40名乘客配客运部人员1名,但航程不超过30海里或航
|的,可按第80名乘客配客运部人员1名。
------------------------------------------------------------------------
|----------------------------------------
| |
|--------------------------------------|
|减免规定 |
|--------------------------------------|
|(1)航程不超过300海里或连续航行 |
|时间不超过36小时,可减免三管轮 |
|和机工1人; |
|(2)AUT--0自动化机舱可减免二管 |
|轮、三管轮和机工2人; |
|(3)AUT--1自动化机舱可减免三管轮|
|和机工2人; |
|(4)MCC或BRC半自动化机舱可减免|
|机工2人 |
|--------------------------------------|
|(1)同3000KW及以上船舶; |
|(2)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小时,可再 |
|减免二管轮 |
|--------------------------------------|
|(1)连续航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可减 |
|免机工1人;连续航行时间不超过8 |
|小时,可再减免轮机员1人; |
|(2)AUT--0自动化机舱可减免值班轮|
|机员2人和机工2人; |
|(3)AUT--1自动化机舱可减免值班轮|
|机员1人和机工2人; |
|(4)MCC或BRC半自动化机舱可减免|
|机工2人 |
|--------------------------------------|
|同3000KW及以上一般船舶 |
|--------------------------------------|
|同750KW及以上 |
|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
|同未满750KW一般船舶 |
|--------------------------------------|
|同3000KW及以上一般船舶 |
|--------------------------------------|
|同750KW及以上 |
|至未满3000KW一般船舶 |
|--------------------------------------|
|同未满750KW一般船舶 |
|--------------------------------------|
|无 |
|--------------------------------------|
| |
|--------------------------------------|
|行时间不超过3小时 |
| |
|----------------------------------------
注:1、水手、机工均为持有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适任证书者
2、驾驶员为大副、二副、三副均可
3、轮机员为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均可
4、未满750KW拖轮的驾驶员可以是值班驾驶员,轮机员为值班轮机员
5、客运部人员包括乘警、船医、厨工及旅客服务员


附录2 海船无线电人员最低安全配员表
--------------------------------------------------------------------------------
| 海区 | 一般无线电设备 |
|------------------------------|--------------------------------------------|
| 近岸航区 | 兼职无线电话务员1人 |
|------------------------------|--------------------------------------------|
| 沿海航区 | 二等报务员1人 |
|------------------------------|--------------------------------------------|
| 近洋和远洋航区 | 一等或通用报务员1人 |
| (国际航线) | |
--------------------------------------------------------------------------------
--------------------------------------------------------------------------------
| 海区 | GMDSS设备 |
|------------------------------|--------------------------------------------|
| A1 | GMDSS限用操作员1人 |
|------------------------------|--------------------------------------------|
| A2 | GMDSS通用操作员1人 |
|------------------------------|--------------------------------------------|
| A3和A4 | 双套 | 专职GMDSS通用操作员1人或 |
| | | 兼职GMDSS通用操作员2人 |
| |--------------|--------------------------------------------|
| | 单套 | 专职GMDSS无线电电子员1人 |
--------------------------------------------------------------------------------
注:1、近岸、沿海、近洋和远洋航区是指1988年船员考试发证规则所界定的区域;
2、A1、A2、A3和A4海区是指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修正案所界定的区域。

附录3 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表
----------------------------------------------------------------------------
| | |600总吨及以上至 |200总吨及以上至 |
|船 舶|1600总吨及以上或|未满1600总吨或 |未满600总吨或 |
|等 级|1500千瓦及以上 |441千瓦及以上至 |147千瓦及以上至 |
| | |未满1500千瓦 |未满441千瓦 |
|------|--------------------|--------------------|--------------------|
| | |船长1人 |同左 |船 长1人 |
| |一|大副、二副、三副各 | |驾驶员2人(但客船 |
| |般|1人(但客船配大副 | |配二副以上的驾驶 |
|甲|规|1人、二副2人; | |员2人;JJ航段的 |
| |定|JJ航段的客船配大 | |客船配大副2人) |
| | |副3人) | |水 手3人 |
|板| |水手3人 | | |
| |--|--------------------|--------------------|--------------------|
| |减|连续航行时间不超 |同左 |连续航行时间不超 |
|部|免|过16小时的可减免 | |过16小时的可减免 |
| |规|驾驶员1人 | |驾驶员和水手各1 |
| |定| | |人 |
|--|--|--------------------|--------------------|--------------------|
| |一|轮机长1人 |同左 |轮机长1人 |
| |般|轮机员3人 | |轮机员2人 |
|轮|规|机 工3人 | |机 工2人 |
| |定| | | |
| |--|--------------------|--------------------|--------------------|
|机| |(1)连续航行时间不|(1)连续航行时间不|(1)连续航行时间不|
| |减|超过16小时的可减 |超过16小时的可减 |超过16小时的可减 |
| |免|免轮机员和机工各 |免轮机员1人、机工 |免轮机员和机工各 |
|部|规|1人; |2人; |1人; |
| |定|(2)自动化机舱可减|(2)自动化机舱可减|(2)驾机合一的可减|
| | |免轮机员2人、机工 |免轮机员2人、机工 |免轮机员和机工各 |
| | |3人 |3人 |2人 |
|------|------------------------------------------------------------------
|服 人|客船按载客定额的四十分之一配备服务人员,但航程不超过55公里或航行
|务 员|按每100名乘客配备服务人员1名。
----------------------------------------------------------------------------
|--------------------------------------------
|50总吨及以上至 |50总吨及以上 |
|未满200总吨或 |或36.8千瓦及 |
|36.8千瓦及以上至|以上挂浆机船 |
|未满147千瓦 | |
|--------------------|--------------------|
|船 长1人 |驾机员2人 |
|驾驶员1人(但客船 | |
|配二副以上的驾驶 | |
|员1人;JJ航段的 | |
|客船配大副1人) | |
|水 手2人 | |
| | |
|--------------------|--------------------|
|无 |连续航行时间 |
| |不超过8小时的 |
| |可减免驾机员 |
| |1人 |
|--------------------|--------------------|
|轮机长1人 | |
|轮机员1人 | |
|机 工1人 | |
| | |
|--------------------|--------------------|
|驾机合一的可减免 | |
|轮机员和机工各 | |
|1人 | |
| | |
| | |
| | |
| | |
|------------------------------------------|
|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可 |
| |
|--------------------------------------------
注:1、驾驶员含大副、二副、三副。
2、轮机员含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
3、轮渡需配备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各1人、水手2人、机工1人。
4、港作船需配备船(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各1人、水手2人、机工1人。
5、没有核定总吨的船舶参照载重吨与总吨的比例掌握。